尊敬的各位領導、親愛的同事們:
大家下午好,我是來自變速箱的劉璽,很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天的演講比賽,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《結果第一 理由第二》。
我們都知道:對于企業來說,結果就是一切,無論多么堂皇的理由,沒有利潤,就得關門。商場上殘酷的實事就如同戰場,無論你有多少理由,打了敗仗就沒有發言權,“成王敗寇”就是中國3000年歷史的對結果重要性的結論。
整體決定部分,方向鎖定成功,有方向才有歸屬感。為什么一個壞的羅盤也能幫人們走出森林,因為人們不能走出森林的原因,不是跳遠,也不是路難,而是沒有方向,不知道往哪里走,目標的價值在于回答“我們要往哪里去,我們如何到達那里,有了方向就有了歸宿感,有了歸宿感就有了信心。
為什么完成任務只會收獲借口,任務只是一個執行的假象,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在實際工作中,當你自以為是在執行的時候,其實是在完成任務,而不是執行。而事實上任務并不是結果。
首先,要有責任心,對自己負責,這是做事的底線。對自己負責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覺,把事情做好做實做細,自己從中獲得成長,取得結果,最終獲得成功。而要把一件事情真正辦到最好,支撐我們的絕對不會是利益,而是責任心,一種對待事情是否認真的信念。世界上所有優秀人才,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,那就是負責。對于我們每一位學校的教師來說,就是要以對自己負責,對工作負責的態度,樹立堅強的責任心和責任感,提高工作執行力。完成任務不等于結果, “做不做,態度問題;做好做壞,能力問題?!?這是我們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去完成任務時的心態。我們認為只要我去做了,我就沒有責任了。自己最少是沒有功勞,也有苦勞。這樣的惰性思維我們必須要改正。我們要知道,完成任務的本身只是一個過程,而我們要的是結果。我們必須自覺要把完成任務和得到結果區分開來。不能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,得過且過的想法。而要自覺地把事情做好,做出最好的結果。要知道上級把任務交給你,他不是要看你如何去做的,他要的只是你完成的結果。如果得不到結果,就要自覺地繼續努力,不要借口,認準結果,努力前進。
其次,要謙虛,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工作。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,認真第一,聰明第二。我們需要那些對于結果的堅決執行和不達結果決不罷休的執著,決不要僅出于意識而擅自改變執行方向的個人才智。我們只要把簡單的事做對千百遍,那么我們就做到了不簡單;我們只要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認真地做好,那么我們就做到了不容易。我們只要求結果,我們不去找理由!我們要靠結果生存,我們不能靠理由生存,沒有結果,我們就不能生存,這是硬道理?!皯B度決定一切”在工作中我們要有一個認認真真的謙虛態度,不能因為自己有了點學歷、有了點經驗,就對一些平常的事不屑一顧。
做事情,我們要講究方法,我們要抓住重點,抓住主要矛盾,學會懂得放棄,甚至放棄一些“看起來或聽起來很美”的東西。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,我們還要學會用左眼審視自己,用右眼督促自己。追求我們應該追求的,放棄我們應該放棄的,那么,最后,我們將會獲得更多,我們的結果會更好。
工作中,我們常常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失誤,有時會礙于面子等問題,隱藏或無視失誤,但那往往對工作無利。只有勇于總結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,在以后的工作中取長補短,才能取得最后成功的結果。凡事把是否達到有價值的結果作為衡量事情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工作中不斷的進步,并且不斷的進化我們的業務素質,職業精神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逐步實現我的價值!在今后工作的每一天,我都將追求——要結果,不要理由!
玉樹大地震,舉國震驚,黨中央、國務院安排多支解放軍、武警、公安、醫療、道路施工隊伍進行救援,抗震救災中,最能體現出“結果第一 理由第二”的真諦,無論你有多少理由,你按時到達現場,你成功救出生命,你就是功臣,任何理由在搶救生命面前都顯得渺小。
在任何時候結果都是我們衡量的標準,結果來自于執行,執行來自于執著,執著來自于心態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將進一步去體味并踐行,因為我知道當我們每人都進步一小步時,我們的企業,我們的社會一定會進步一大步。
我的演講到此結束。
謝謝
章丘思銳佳順物流有限公司 魯ICP備2020045020號-1